缓解气荒 亟待完善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
原题:缓解"气荒"保障供应 专家:亟待完善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 来源:人民网 记者:李彤)
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 (记者李彤)“储气库工作量与天然气产业不匹配”、“天然气消费季节性特征明显”……冬季“气荒”是个老话题,在日前召开的“中国储气库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”论坛上,多位参会专家表示,要加快完善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,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。
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赵政璋介绍说,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地下储气库建设,1999年建成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调峰储气库。目前已建成地下储气库25座,天然气年调峰能力由5.2亿立方米接近100亿立方米。这弥补了我国天然气工业产业链的空白,为调峰保供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但与此同时,天然气消费季节性特征仍较为明显,全国冬夏季平均峰谷差达1.71。有业界人士表示,目前储气库工作量仅占天然气消费量的3%左右,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天然气产业不匹配,同国外12%的平均水平比也存在较大差距。
“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推动了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,预计2030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5500亿立方米,占一次能源比例将达10%以上。”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马新华认为,尽快完善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,已成为国家能源储备的重要课题。
调峰保供对储气库建设提出迫切需要,马新华说,季节用气波动大,一些地区冬季用气量是夏季的4-10倍;资源与市场距离远,气田在西部、市场在东部,管道长度超过4000km;进口气量比例高,2017年天然气进口比例达39.5%。
“大规模天然气进口和非常规气产量需要更多的储气库。致密气、页岩气等非常规气开发成本高、单井产量低、稳产难度大;进口气受政治、极端天气、管道安全等影响,突发减供时有发生。这给稳定供应带来了不确定性,储气库调峰保供的重要性越发突显。”他说。
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,世界各国储气规模与其天然气资源、管网完善程度、用户消费结构、进口依存度密切相关。对外依存度越高的国家,越重视储气库的建设。
“储气库建设不足,夏季压产及冬季压减用户用气量,对上游生产及下游销售也会造成影响。”他建议,加强“煤改气”工作与上游资源供应的规划衔接,确保新增用气需求的资源供应;制定上游企业联合保供预案,实现国产气、进口管道气与LNG接收站协同保障调配能力;加快推进我国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步伐,确保供气商、运营商和消费者各方利益合理化。
马新华表示,可结合我国天然气总体格局和储气库建设,形成西部天然气战略储备为主、中部天然气调峰枢纽、东部消费市场区域调峰中心的储气库调峰大格局。
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,要提升综合保供能力。”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认为,储气库投资、建设与运营主体尚未实现归口统一管理,职责相对分散;天然气生产、运输、终端销售均有调峰责任义务,各方(油气公司、燃气企业、地方政府)承担职责尚需进一步落实。
邹才能建议,国家设立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储气库前期评价及建设工程,提升储气库建设速度;制定调峰气价,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,提高各方建库积极性;进一步开放交易市场,实施库容、工作气量及调峰能力的灵活交易;推动国家、地方、企业共建储气库,确保调峰保供和战略储备的中长期目标实现